2017年2月18日星期六

《蒋勋破解梵高之美》—2017年看完的第9本书

购自:京东商城
豆瓣介绍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26335638/
阅读时间: 2017.Feb
推荐指数:相当不错
作品介绍网址:https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Vincent_van_Gogh
摘自自己写的读《蒋勋破解莫奈之美》:“先提提这套书,目前蒋勋共写了6本,包括:莫奈、达芬奇、梵高、米开朗基罗、德加、高更。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,以前倒是没听过这个出版公司,不过拆开塑封的时候觉得这套书真的是相当的不错。最基本的封面颗粒感印刷,到内页全彩但是又不是铜版纸,不厚重可以做笔记,不反光。我真心觉得这是一套好书。再提提蒋勋,本来入手这套书的时候还是有点担心的,早些年看过他的《孤独六感》,也算是我少数几本无法坚持读下去的书。文学不行不过看书里内容,美学蒋勋还是值得一看的。他还有一本《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》我也买了,慢慢看吧,2-3年不用买书了,清理存货,流转起来。”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梵高,太出名了,没有谁不知道他是画画的,甚至我觉得因为他离奇的生平导致其比达芬奇之类还要出名。看了书的介绍,更觉得他是一位奇才。后印象派画家,比起前印象派画家描写工业的欣喜中产阶级的美好生活,他们更多的去探讨这之下人民的困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梵高生于荷兰一个宗教家庭,父亲是传教士,其理想也是传教,早年其到很多穷苦的地方传教,满腔热血,甚至和旷工一起下到地底采煤矿。但这是传教士所不齿的,传教士应该是高高在上传播神的旨意的人。梵高受到家族的唾弃,在其合同满期后教派也没有和他续约,他失去了传教的工作,信仰在一定程度遭到了否定。

吃马铃薯的人:梵高早期描写穷苦人们的作品

梵高部分画作存于荷兰的阿姆斯特丹美术馆,“丹”是港口的意思。由于梵高一生就卖出去一幅画,所以觉得其作品反而保存的很完整和相对集中。荷兰早年被西班牙殖民,西班牙信奉天赐神权,荷兰的几百年反抗最终独立,开始了自己的朴素主义宗教信仰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梵高是除了伦勃朗第二个画大量自画像的画家。这给解读梵高的心里有一定贡献。一个人能透视自己是非常难得的,人其实最害怕的就是自己。最出名的就是梵高割耳自画像,一反常态的惬意,仿佛从之前的纠结痛苦中挣脱出来。

梵高割耳时正与画家高更在一起住,具体可以看我写的《蒋勋破解高更之美》。梵高在高更来之前画了著名的一系列向日葵和住房,画面色彩明亮,向日葵向上的寓意又不言自明。他们甚至把钱放在一起用安排了去妓院的日程表,但是最终种种无法妥协两人分开,梵高割儿高更跑掉了。梵高说高更欲望太强去太多次妓院,高更觉得梵高太浪费染料。。。

向日葵:近距离看时,可以发现笔触是立体的,就像是立体画,更确切的说不是笔触,很多时候梵高作画直接把染料挤到画布上不用笔

梵高为高更布置的屋子:很多东西都是成双的

星空:画于1888年。我其实很喜欢这幅星空

星空:1889年,比较有名的一幅。远处现实中没有的教堂。

麦田群鸦:梵高最后的作品,他被弟弟从精神病接回修养。压抑的蓝色天空,极大的笔触,仿佛害怕错过描绘心里的这份感觉。而后他拿着轰走乌鸦的散弹枪冲自己胸口开了一枪,威力不大,弟弟急忙赶回,两天后梵高去世。

梵高喜欢日本浮世绘,喜欢中国的扇面。他在精神病院时期有大量模仿画作,上面杏花就是一幅。难以想象一位油画家精神不正常时期将东方文化理解的那么透彻。

荷兰由于处在多处交界和被殖民缘故,加上梵高为传教士,所以他通晓荷兰语、法语、英语和德语四国语言。他一生写给弟弟668封信成为解读其心里的重要资料,同时还有大量写给高更等其他画家的书信。前一阵看到书店有卖《梵高书信》的,回来可以看看。
就像耶稣不被当时人们理解一样,梵高也不被当时人们认可。在其割儿后邻居一起把他投诉关进了精神病院。其中一位女邻居活了一百多岁,那时世界已被梵高震撼,但是那位邻居依然无法认同现在人的观点,始终坚信他只是个疯子。。。耶稣如果现在再次出现,他依然还是同样的结局吧,这就是人性这就是人类。


2016年12月31日星期六

《超新星纪元》—2016年看完的第21本书

购自:京东商城
豆瓣介绍:https://book.douban.com/subject/1102870/
阅读时间:2016.Dec

推荐:还行,没时间就别读了

属于刘慈欣早期的科幻小说系列,感觉并未找到自己的风格,算是试水之作吧。没有后来的《球状闪电》更贴近自己的三体式风格,所以我只给了“还行”的评价。文中关于物理的描写不多,更多的是有一种凭空的想想,空洞而无谓,水平感觉一般,更多的是像一种网络科幻小说。

文章描写了宇宙爆炸导致的人类大人的灭亡,世界变成了孩子的世界。但是我对其很多幻想不是很赞同。比如中国就是玩玩具枪美国就成了玩真的军火?小孩子虽麻木胆子大但是其原始死亡恐惧是不可能没有的。后期对于战争的描写也感觉颇无聊。

当然这本书也有其亮点,比如前面大人即将去世时的描写挺感人又扯蛋,但作为硬派科幻家刘慈欣,煽情显然也不太适合他。后面描述美国强大之处在于其文化的入侵,在于其米老鼠唐老鸭,表示赞同。当孩子们从小就认识麦当劳和山姆大叔,这种文化熏陶是潜移默化的,虽然KFC已经部分转移到了马云旗下,但是美国人吃的更多的还是MC啊。同事说孩子幼儿园都有这些快餐店送的一些箱子柜子什么的。。。很恐怖的事情。当然先进
一些对死亡的描写,还不错,做个摘录。
  • ·        我这么平静也许只因为我是个女人, 女人比男人更懂得生命的力量,当女人成为母亲时, 她就在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的生命在延续, 懂得了死神没有什么可怕的, 懂得了她可以和死神对抗, 人类可以和死神对抗! 只要男孩儿和女孩儿们活下去, 这种对抗就可以继续下去, 很快又会有母亲, 又会有新的孩子, 死不可怕! 但男人们就体会不到这些,怪不得有人说, 世界是女人和孩子的
  • ·        必朽的总要变成不朽的,必死的总要变成不死的
  • ·        要说的话太多了,多到无话可说;要表达的东西太重了,重到非语言能承载。

最后就是顺势而为吧,上帝关上一扇门我们就去寻找打开的另一扇,摘抄:主席最后说:“孩子们,在很小的时候,大人们就教导你们:有志者事竟成。现在我要告诉你们,这句话完全错误,只有符合科学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的事,才能成,人们想干的大部分事,不管多么努力,是成不了的。作为国家领一导一人 ,你们的历史责任就是要在一百件事情中除去九十九件不能成的事情,找出那一件能成的来,这很难,但你们必须做到!”

2016年的最后一天,这一年学会感恩。2017年会更多的看一些对生命探讨的文章,既然少了机会去看去体会外面的世界,那就回归内心去感悟吧,也许会更有收获,顺势而为吧。

开始新的一天,开始新的一本书《故宫日历》,在此推荐:


2016年2月22日星期一

周末之行—天津自然博物馆(2016.Jan.30)

周末先把周围的几大馆逛了,这周去的是天津自然博物馆,小孩子的乐园。

clip_image002

建的很气派,不过依然天津特色的指示不明,前门口到跟前才看到写着“转过100米是入口”。。。咱就不能弄个大牌子写么,走了不少冤枉路。

clip_image004

进门看到左边是蝴蝶谷,卖票地方没人,询问咨询人员说是不开放了。。。咱就不能写个东西放那告诉大家,非要我问你,问了你你又闲烦么?天津这个臭毛病就改不了,懒得要死。

进门可见恐龙骨架,想必这么完整的还不加保护措施的一定是假的。。。假的就提不起兴趣了。小时候很喜欢这些,现在老了,无爱了。

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

自然博物馆的商店卖的东西还不错,翻白眼的恐龙,超级可爱的女娃娃有没有,搞得我都想买一个。

clip_image010 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

二楼介绍地质的展馆的一些石头,很有看头,紫水晶原来是在类似钟乳石的内部的物质。

clip_image016

珊瑚礁,哈哈,有密集恐惧症,看着很是过瘾,总起鸡皮疙瘩。

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

海洋生物处,把海螺像吊灯一样吊起来,非常的好看,真实效果比我拍照好太多了,要换手机了。海螺真实非常的漂亮,鬼斧神工。

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

蝴蝶馆是最容易听到人们惊叹声、听到说“太美了”的地方,不知怎么形容了。丑陋恶心的毛毛虫就成了这么美丽的天使,我们谁也不知今天的一些人将来会成为什么样子。

clip_image026 clip_image028

天牛摆的从小到大,挺有创意。

负子蝽。。。这东西我可知道,有密集恐惧症的怎么能不知道它。。。它把虫卵全部背在背上,极度恶心,有想尝试看看的请自行百度,让你的密集恐惧症爽的不行。

clip_image030

能不能不要这么搞,乌龟自己拿着自己的壳,好像自己向人展示一样。。。这创意太逆天了吧。

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

三楼是一个富商捐赠的一些收藏。有钱人钱花不出去了就喜欢做慈善了,做的场景还真的挺逼真,和中国人的搞法差距很大。看春卷的博客去美国一个恐龙博物馆,那个博物馆会把恐龙骨架摆放一定位置,依靠灯光营造一些故事情节,比如捕食。。。和这个人的搞法很类似。

最后呢,自然博物馆非常值得一看,不只值得家长带着孩子去,成年人也可以学到不少东西,而且凭身份证领票不花钱的,没来看就赶紧的吧,天津人有便宜还不占,不是你们风格啊。。。






















2016年2月12日星期五

周末之行—天津博物馆&土城地铁站周边(Jan.16-24)

住在河西区和黑牛城道交口,离天津博物馆走路10分钟的路程。去别的城市都会去看看博物馆了解一下城市的历史,如果住在天津博物馆边上都不去看看就太说不过去了。

clip_image002 clip_image004

天津这大雾霾天气,也拍不出来什么效果。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取票,取票口外面的大门紧闭,看这个排场应该是给领导们的专用通道。博物馆有四层,第一层是商店。

clip_image006 clip_image008 clip_image010

第二层是就是讲述人类历史,各个时期的文物都有一些,不过大多都是残缺品,可以看到这个常见的三角罐只有黄色部分是真品,其他都是用石膏仿得和真迹黏在一起恢复的半仿制品。那把小断剑。。。没话说了

不过天津图书馆有一点很好,很多文物下面都有很详细的介绍,大部分橱窗内部墙上也有很长的文字说明,这是其他博物馆没有见过的。这样不用租讲解器(定位经常不准),也不用和一群人蹭导游挺好的,这点必须表扬,要不博物馆看了也是白看。

clip_image012 clip_image014

天津博物馆有一个屋都是珍品,很值得一看,右边是金粉画,真迹非常的漂亮,全场十几米,很值得一看。可惜都是独立的小橱窗,没有具体的介绍了。不过官网上应该有介绍。看到这里的时候差不多下午4点了,开始不断播报天津博物馆4:30闭馆。。。五分钟提醒一次不就得了,不停地播报,烦死人啊,很有天津市里人耳边唠叨的感觉。4点半就闭馆,本身就够早了,还半小时不间断提醒想把别人烦走。。。天津没发展啊

clip_image016 clip_image018 clip_image020

看到这个时候,笑了,天津有什么人文么?结婚中午吃捞面晚上结婚的奇葩方式算人文么?结个婚女方家七大姑八大姨瞎掺和出馊主意算人文么?借钱吃海货,不算不会过算人文么?市里满地狗屎算人文么?当然不是绝对,什么都不是绝对的,我们公司外地人居多,市里同事倒也挺好。大学时在天津上大学,结果我们班男人只有两人是天津郊区的,其他都是外地人,隔壁生物班大部分是市里人,完全不在一个频道上。市里人聚集的企业最好不要去,全是各种亲戚,还都是没能力的亲戚,即将到来的金融危机会让天津好受的。

几枚勋章还挺好看的,可惜手机相机不给力,拍不出那个好色彩。
看完这部分已经到了4:30就离开了,转天参加同事婚礼。

clip_image022 clip_image024

同事婚礼在土城地铁站附近的“利顺德小老饭庄”,我给这个饭馆觉对的差评,继承天津市里人破习惯的饭馆:同事回请,就一桌,同事们都忙难得能一起喝个酒聊聊天,聊天到快四点,想要点热水解解酒就该走了。出去看到饭店六七个人分成两拨在打扑克牌,因为桌子很多中午吃饭人不太多,所有餐桌上剩下的残羹剩饭和餐具都原位放在桌子上没人收拾。。。我能来点热水么,都在打牌没人搭理我,走到打牌老板前说来点热水,他一脸不爽的说:都几点了,没有热水,你们还不走。当时我火就上来了,想去理论几句,酒劲上来人容易犯错,加上是朋友婚礼弄闹得不愉快不好,我就拿着水壶回屋了。过了一会走了,出门前老板还在打牌,说出门把门拉好。。。Fuck

即将到了的金融危机会让天津这种懒惰付出代价的,当一堆亲戚都帮不了的你们的时候,你们会发现自己有手却没有饭吃。到旁边国美转了一圈,很小很阴森,位置不错却没什么人,感觉要倒闭的样子。国美没有赶上互联网的这班车,注定是要悲剧了。感觉这家小破国美过些日子也就该关了。

clip_image026

走去旁边百度地图上显示的曙光新时代市场,看到这牌匾就感觉好破败,门口看厂子没人,刚走进去一个看门大爷叫住我问我何事,告诉我已经关了。。。这个时代,这些小市场意义不大了。卖东西又要上税,买东西也贵还要专门过来,网络是大趋势了。网络会加速中国房地产的衰败,不是好地段越来越没人开店铺,空商铺越来越多。

clip_image028 clip_image030

下周继续看了天津博物馆,展出李叔同的相关物品和历史。结束语很有意思哈,“李叔同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天津度过的,有着深厚的人脉与文脉。虽然在他取得辉煌成就之时,已经远离了故土,但他的文化艺术底蕴却深深地植根于天津。”

还是那样吧,人出生于天津,厉害后离开了天津,说明天津在一定程度上被抛弃了,原因很多原因也不多。

clip_image032 clip_image034

“送别”的曲子是李叔同写的。原来如此。

clip_image036 clip_image038

天津博物馆还有一个展厅是玉器,很值得一看。里面有金缕玉衣,倒是没想到天津也有,不错。

clip_image040 clip_image042 clip_image044

有不少好的玉器,建议去看看,很值得一看。手机照相太渣,年后一定要换了,看上Vivo X6,就等出黑色的了。

clip_image046 clip_image048 clip_image050

楼上有孩子们写的对联。看了几十个大多稚气未脱,笔法临摹痕迹很重,倒是这个写的颇有感觉,厉害,孩子才十岁左右啊。。。楼上有建议本,闭馆太早也是有人觉得的。